《显微形态学2》教学大纲
(供临床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〇一六年六月
《显微形态学2》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含英文班)
总学时:44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显微形态学2》是一门主要的形态学实验课程,涉及病理学的实验内容。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理解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及转归。
《显微形态学2》依托于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辅助以 PBL 教学、临床病例讨论和病理尸检观摩。《显微形态学2》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等学生利用显微镜和肉眼观察能够对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进行认证;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病理学与临床有机结合,形态和功能密切联系。通过 PBL 教学和临床病理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简单病例进行分析并做出诊断。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显微形态学2》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与病理学课程具有密切联系,同时亦与其它前续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显微形态学1等医学基础课程联系广泛。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和配合,以及本课程与选修课程、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突出本课程特点,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保证本课程体系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对病变器官的大体及光镜观察,进一步验证课堂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较牢固地掌握病理学基本知识。
2、通过观察、描述标本组织切片的病变特点,加以分析综合,作出病理诊断,并结合理论了解其发展规律和结局,从而学会正确观察与描述病变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器官的病变,联系其机能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临床课的学习打基础。
四、学时分配
表1 《显微形态学2》(学时分配表)
序号 | 实验项目 | 实验类型 | 是否书写实验报告 | 学时 |
1 | 实验一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3学时 临床病例讨论(CPC) 1学时 | 验证性 综合性 | 是 | 4 |
2 | 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学时 临床病例讨论 1学时 | 验证性 综合性 | 是 | 4 |
3 | 实验三 炎 症 3学时 临床病例讨论 1学时 | 验证性 综合性 | 是 | 4 |
4 | 实验四 上皮组织肿瘤 3学时 临床病例讨论 1学时 | 验证性 综合性 | 是 | 4 |
5 | 实验五 间叶组织肿瘤 3学时 临床病例讨论 1学时 | 验证性 综合性 | 是 | 4 |
6 | 实验六 心血管系统疾病 3学时 临床病例讨论 1学时 | 验证性 综合性 | 是 | 4 |
7 | 实验七 呼吸系统疾病 3学时 临床病例讨论 1学时 | 验证性 | 是 | 4 |
8 | 实验八 消化系统疾病 3学时 临床病例讨论 1学时 | 验证性 综合性 | 是 | 4 |
9 | 实验九 泌尿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3学时 临床病例讨论 1学时 | 验证性 综合性 | 是 | 4 |
10 | 实验十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3学时 临床病例讨论 1学时 | 验证性 | 是 | 4 |
11 | 实验十一 传染病 | 验证性 | 是 | 4 |
合 计 | 44 |
五、成绩考核
(一)考核形式及分值权重
《显微形态学2》实验课程考核成绩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实验报告(20%)、平时成绩(20%)和期末考试(60%),详见下表。
表2 《显微形态学2》课程考核成绩分值与权重
项目 | 考核类型 | 考核内容 | 分值 | 权重 |
1 | 实验报告 | 撰写实验报告 | 100分 | 0.2 |
2 | 出勤、纪律及卫生 | 平时课堂出勤、打扫卫生情况 | 100分 | 0.2 |
3 | 期末实验考试 | 进行期末实验考试 | 100分 | 0.6 |
| 总成绩 |
| 100分 |
|
(二)考核内容及要求
1、实验报告(100分):考核内容为撰写12篇实验报告,考核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每篇报告满分100分。实验报告分为两部分:镜下病变描述(50分)、画图(50分)。当堂上交作业。
(1)成绩计算方法:
∑(xi)
实验报告部分的最终成绩= 12 ;
xi ——每篇实验报告的成绩
(2)实验报告内容:
表3 《显微形态学2》实验报告内容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报告内容 |
1 | 损伤及修复 | 肉芽组织 |
2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慢性肺淤血 |
3 | 炎症 | 阑尾炎 |
4 | 上皮源性肿瘤 | 鳞状细胞癌 |
5 | 间叶源性肿瘤 | 纤维肉瘤 |
6 | 循环系统疾病 | 主动脉粥样硬化 |
7 | 呼吸系统 | 大叶性肺炎 |
8 | 消化系统 | 胃消化性溃疡 |
9 | 泌尿系统 | 急性肾小球肾炎 |
10 | 生殖系统 | 葡萄胎 |
11 | 传染病 | 结核结节 |
(3)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①描述:制作统一答案,按给分点进行打分。
②画图:
表4 《显微形态学2》实验报告画图评分标准
赋 分 | 评 分 标 准 |
40~50分 | 图画精美,结构正确。 |
30~40分 | 图画一般,结构正确。 |
20~30分 | 图画一般,结构有少量错误。 |
10~20分 | 图画差,结构错误多。 |
0分 | 未完成图画作业。 |
2、平时成绩(100分):考核学生平时实验课出勤、课堂纪律以及维护实验室卫生等,每次课记录在案,期末汇总。
表5 《显微形态学2》出勤、纪律及卫生评分标准
成绩组成 | 评 分 标 准 |
出勤 (50分) | 出勤采取课前班长向主讲教师报告出勤情况,包括:班级总人数、实际出勤人数、缺勤人数及理由,缺勤者上交年级办出具的请假条,无故缺勤一次扣10分,上限50分。无故缺勤累计超过3次(含3次),总成绩计为0分,且不准参加期末考试。 |
课堂纪律 (30分) | 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听讲、私下讲话、课堂睡觉、使用手机等,每次扣10分,上限30分。 |
卫生(20分) | 每人打扫实验室卫生1次,不认真打扫者,扣10分;不打扫者,计0分。 |
3、期末实验考核(100分):
(1)考试时间:期末结课后。
(2)考核内容:《显微形态学2》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
(3)考核形式:闭卷、统一考试。包括描述题与诊断题,总计100分。
① 描述题(80分):要求对指定标本的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及描述(共10题,每题8分)。
② 诊断题(20分):只要求对指定标本进行诊断,不要求描述描述(共10题,每题2分)。
实验课程考核总成绩低于60分,按该门课程不及格认定。根据学校统一规定,如符合补考条件,可给予一次补考机会,且只补考期末实验考试部分;补考后成绩标注“补”字样;补考后仍不及格者,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六、实验指导用书
1. 教科书
《显微形态学》,高志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
2. 参考书
〔1〕王恩华主编,《病理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邱雪杉 双语病理学实习指导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七、课程内容
实验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教学内容】
多媒体:细胞、组织适应,损伤的修复。
大体:肾盂积水,肝脂肪变性,心肌脂肪变性,肾结核,足坏疽,肝水肿。
切片:1肾细胞水肿,3肝细胞脂肪变性,5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6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8肝细胞坏死,9肉芽组织。
临床病例讨论(CPC)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熟悉萎缩、肥大、化生的形态特征。
2、掌握常见变性的概念、好发部位、形态特征。
3、掌握坏死的基本病变、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4、熟悉各种变性、坏死的相互关系及其后果。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适应和损伤的病理改变
难点:化生的病理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临床病例讨论
【教学内容】
多媒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大体:慢性肝淤血,静脉血栓,慢性肺淤血,右心耳附壁血栓,脾贫血性梗死。
切片:10慢性肺淤血,11慢性肝淤血,5(旧)心房混合性血栓,16肾贫血性梗死,17肺出血性梗死,13静脉内混合性血栓(红色为主),14静脉内混合性血栓(白色为主)。
临床病例讨论(CPC)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肝、肺淤血的病变特点,了解其发生的机制。
2、掌握混合血栓的形态特点,熟悉血栓的类型及可能引起的后果。
3、掌握梗死的类型及形态特点,了解其原因和后果。
4、熟悉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了解体循环静脉栓子运行的途径
【重点与难点】
重点:肝、肺淤血的病变特点,血栓的类型及形态学特点,死的类型及形态特点
难点: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实验三:炎症和临床病例讨论
【教学内容】
多媒体:炎症。
大体: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膜粘连,白喉假膜,肺脓肿,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
切片:18炎细胞,19炎细胞,20纤维素性心包炎, 22肺脓肿,23蜂窝织炎性阑尾炎,24慢性胆囊炎
临床病例讨论(CPC)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变、病理类型及各类型炎症的病变特点。
2.熟悉炎症的发生、发展及其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
【重点与难点】
重点:炎症的基本病变、病理类型及各类型炎症的病变特点
难点: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实验四:肿瘤(一)上皮组织肿瘤和临床病例讨论
【教学内容】
多媒体:肿瘤(一)。
大体: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肠息肉状腺瘤,肠腺癌,粘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肺癌淋巴结转移
切片:27乳头状瘤,28鳞状上皮细胞癌,29大肠息肉状腺瘤,33腺癌,34胶样癌
临床病例讨论(CPC)
【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对肿瘤标本和切片的观察,从肿瘤的细胞与组织的分化、生长方式、生长速度,有无转移以及对机体的危害等各个方面比较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异同及各自的特点。
2、掌握肿瘤组织结构与细胞形态的异型性。
3、掌握常见肿瘤的分类、命名原则。
4、掌握上皮性肿瘤的特点,尤其是癌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异同及各自的特点,肿瘤组织结构与细胞形态的异型性,常见肿瘤的分类、命名原则,上皮性肿瘤的特点。
难点: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异同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实验五:肿瘤(二)间叶组织肿瘤和临床病例讨论
【教学内容】
多媒体:肿瘤(二)。
大体:纤维瘤,脂肪瘤,子宫平滑肌瘤,肝海绵状血管瘤,纤维肉瘤,骨肉瘤,畸胎瘤。
切片:25纤维瘤,26纤维肉瘤,37脂肪瘤,38平滑肌瘤,39毛细血管瘤
临床病例讨论(CPC)
【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对肿瘤标本和切片的观察,从肿瘤的细胞与组织的分化、生长方式、生长速度,有无转移以及对机体的危害等各个方面比较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异同及各自的特点。
2、掌握间叶肿瘤组织结构与细胞形态的异型性。
3、掌握间叶组织肿瘤的命名原则。
4、掌握肉瘤的特点及其与癌的区别。
【重点与难点】
重点: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异同及各自的特点,肿瘤组织结构与细胞形态的异型性,间叶肿瘤组织结构与细胞形态的异型性,间叶组织肿瘤的命名原则,肉瘤的特点及其与癌的区别。
难点:肉瘤的特点及其与癌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实验六: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病例讨论
【教学内容】
多媒体:心血管系统疾病
大体: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再发性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瓣膜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高血压病肾,高血压病脑出血,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病
切片:47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48风湿性心肌炎,50高血压病肾,51主动脉粥样硬化,5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病例讨论(CPC)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风湿性心脏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发生、发展及其结局。
2.掌握高血压病的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结局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3.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在不同脏器引起的不同后果及其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4.熟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理形态特点:比较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与风湿性心内膜炎在病理形态方面的区别及相互联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风湿性心脏病的基本病理变化,高血压病的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
难点: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实验七:呼吸系统疾病和临床病例讨论
【教学内容】
多媒体:呼吸系统疾病
大体:肺泡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癌(各型)
切片:53肺泡性肺气肿,54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55小叶性肺炎,58肺癌(未分化小细胞癌)
临床病例讨论(CPC)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气肿、肺心病和肺癌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2.结合病理所见,进一步理解临床表现。
【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气肿、肺心病和肺癌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难点:结合病理所见,进一步理解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实验八:消化系统疾病和临床病例讨论
【教学内容】
多媒体:消化系统疾病
大体:慢性胃溃疡,门脉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胃癌(各型),肠癌(各型),肝癌(各型)。
切片:59胃溃疡,60门脉性肝硬化,61坏死后性肝硬化,62肝癌,76急性重症肝炎
临床病例讨论(CPC)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结局及合并症。
2.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特点;熟悉各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3. 掌握肝硬化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认识各型肝硬化肉眼形态的不同点。
4.熟悉原发性肝癌、胃癌的形态特点;了解其组织学类型和临床表现。
【重点与难点】
重点: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结局及合并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特点,肝硬化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肝硬化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实验九:泌尿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和临床病例讨论
【教学内容】
多媒体:泌尿系统疾病
大体: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细胞癌
切片:63急性肾小球肾炎,64慢性肾小球肾炎,65慢性肾盂肾炎,43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病例讨论(CPC)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熟悉其他各型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了解其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肾癌和膀胱癌的病变特点及组织学类型
4、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及典型病变
【重点与难点】
重点: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
难点: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实验十: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和临床病例讨论
【教学内容】
多媒体: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大体:葡萄胎,子宫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硬癌,乳腺髓样癌,子宫颈鳞癌
切片:67乳腺硬癌,68乳腺髓样癌,69葡萄胎,70子宫绒毛膜上皮癌,
临床病例讨论(CPC)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绒毛膜疾病的病变特点。
2、掌握乳腺癌的分型和病变特点。
3、熟悉子宫颈癌的病变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绒毛膜疾病的病变特点,乳腺癌的分型和病变特点。
难点: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实验十一:传染病和临床病例讨论
【教学内容】
多媒体:结核、伤寒、细菌性痢疾
大体:肺原发综合征,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溃疡型肠结核,肠伤寒
切片:71肺粟粒性结核病,74肠伤寒,7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77流行性乙型脑炎。
【教学基本要求】
原发性肺结核病变特点;继发性肺结核主要类型及病变特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变特点;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原发性肺结核病变特点;继发性肺结核主要类型及病变特点。
难点: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锦州医科大学 病理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