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医学技术》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一、课程信息
表1 分子医学技术(课程信息表)
课程名称 | 分子医学技术 |
学时 | 36 |
考核专业 | 临床(含英文班、综合教学改革班)、口腔(含英文班)、麻醉(含英文班)、预防医学等专业 |
开课时间 | 第4学期(综合教学改革班为第2学期) |
课程总成绩 | 100分 |
课程性质 | 考试课 |
二、课程性质和简介
分子医学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及向医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广泛渗透而派生出的一门全新的学科。它的主体内容是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涵盖了其主要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又侧重于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其中的技术体系是开展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分子医学技术》是一门集分子生物学基本技能、科研探索和医学应用于一体的全新的综合性实验课程:
《分子医学技术》为临床医学(含英文班、综合教学改革班)、口腔医学、麻醉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由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分子医学实验平台承担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能掌握分子医学的经典理论和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和创新思维。本课程改革了传统的以单纯教师授课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建立了一个以主体课程、专题讲座和学生动手三大支柱为框架的,以课内课外结合、老师学生互动、课程学习和科研探索交叉,多种教学手段并进为特色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多层面的综合训练。
为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强化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深化实验课程考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制订了本课程考核试点实施方案,以全面检测、客观评价学生平时学习状态、学习效果。
三、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形式及分值权重
《分子医学技术》课程考核成绩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实验报告(20%)、团队协作纪律及卫生(20%)、终结性考核:期末实践操作考试(30%)和期末理论考试(30%),详见下表。
表2 《分子医学技术》课程考核成绩分值与权重
项目 | 考核类型 | 考核内容 | 分值 | 权重 |
1 | 实验报告 | 撰写实验报告 | 100分 | 0.2 |
2 | 操作规范、团队协作、纪律及卫生 | 操作规范、平时课堂团队协作、打扫卫生及出勤迟到情况 | 100分 | 0.2 |
3 | 期末实验考试 | 进行实验操作考试 | 100分 | 0.3 |
4 | 期末理论考试 | 期末理论考试 | 100分 | 0.3 |
| 总成绩 |
| 100分 |
|
(二)考核内容及要求
1、实验报告(100分):考核内容为撰写4篇实验报告,考核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每篇报告满分100分,其中实验题目(5分),实验目的(5分),实验原理(20分)、操作(10分)、结果(20分),讨论(30分),简答题(10分)。由于各种原因未上交实验报告者,成绩为0分。
(1)成绩计算方法:
∑(xi)
实验报告部分的最终成绩= 64
xi ——每篇实验报告的成绩
此项成绩按0.1的权重折后计入总成绩。
(2)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① 简述题:制作统一答案,按给分点进行打分。
② 实验报告讨论部分要求独立完成,如有雷同或抄袭,则无论抄袭者或被抄袭者均直接扣除当次成绩30分。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处理实验结果。
表3 《分子医学技术》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评 分 标 准 | 赋 分 |
实验题目 | 5分 |
实验目的 | 5分 |
实验原理 | 20分 |
实验操作 | 10分 |
实验结果 | 20分 |
实验讨论 | 30分 |
简答题 | 10分 |
未完成报告 | 0分 |
2、操作规范、团队协作、纪律及卫生(100分):考核学生平时实验课实际操作情况、出勤、课堂纪律以及维护实验室卫生等,每次课记录在案,期末汇总,将各次成绩取平均值后,按0.1权重计入总成绩。
表4 《分子医学技术》课程出勤、纪律及卫生评分标准
成绩组成 | 评 分 标 准 |
操作规范 (20分) | 实验过程中由于未遵守操作规范,而导致实验仪器、设备损坏者,每次扣20分;不遵守实验室守则每次扣10分。此项所扣总分不超过20分 |
团队协作 (20分) | 不与同组同学进行配合、完成实验者,每次扣20分;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实验台试剂、仪器等,清洁实验台面,未完成者每次小组成员各扣10分。此项所扣总分不超过20分。 |
课堂纪律 (40分) | 不参与实验操作,每次扣40分;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听讲、私下讲话、课堂睡觉、使用手机等,每次扣20分, 此项所扣总分不超过40分。经老师指出未加改正者,当次实验课本项100分全部扣除。 |
卫生 (10分) | 每人打扫实验室卫生1次,不认真打扫者,扣5分;不打扫者,扣10分。 |
出勤及迟到(10分) | 课前班长向主讲教师报告出勤情况,包括:班级总人数、实际出勤人数、缺勤人数及理由,缺勤者上交年级办出具的请假条,因事、病假导致的缺勤可在其它班级上课时间补课,由补课教师出具证明、并进行此项内容以及实验报告的打分,不另外安排补课时间。若无补课,则扣除当次本项成绩全部100分;每次迟到扣除当次成绩10分;无故旷课2次即取消考试资格,计为不及格。 |
3、终结性考核:
1) 期末实验操作考核(100分):
(1)考试时间:第14或15周。
(2)考核内容:
①使用微量移液器配制不同浓度的液体
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③电泳上样及电泳仪的使用
④酶标仪的使用
⑤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样及电泳仪的使用(包括制备标准曲线计算蛋白浓度)
(3)考核形式:操作考试
总计8项考核内容,其中“使用微量移液器配制不同浓度的液体”2项,“分光光度计的使用”1项,“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样及电泳仪的使用”2项,“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样及电泳仪的使用”1项,“酶标仪的使用”2项。每个实验台一项。每个实验台一项。考核时间每场15分钟,每轮6名学生。学生按学号顺序进入实验室后,随机抽取考试题目,进行操作。由监考老师按操作考核标准当场打分,满分100分,之后按权重0.3折合,计入总成绩。采取扣分制,即操作不当扣除相应分值。
2) 期末理论考试(100分)
(1)考试时间:18周。
(2)考核内容:全部课程内容
(3)考核形式:闭卷、统一考试、机考。
①题型:单选、多选
②题数:100道;
③分值:每题1分,共100分,之后按权重0.5折合,计入总成绩。
四、《分子医学技术》课程主讲教师职责
分子医学实验教学平台负责《分子医学技术》课程考核方案的制定、考核过程的监督,组织主讲教师对《分子医学技术》课程进行考核方案的实施,对学生实验课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对学生实验课考核资料(实验报告等)进行归类存档等。
主讲教师在《分子医学技术》课程的考核中,主要负责《分子医学技术》实验课程考核方案的实施,考核结果的汇总与记录等。
(一)依据教学大纲安排授课内容及进度。要求任课教师参加每次集体理论备课及预实验,以保证能将当次课程的所有理论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以及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第一次课对学生公布《分子医学技术》课程考核方案,使全体学生知情本课程考核相关要求、考核时间、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分标准。
(三)平台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及讲授内容,制定考核实施办法及步骤。协助主讲教师根据考核计划安排对学生日常实验课情况进行记录评估;收取学生的实验报告,并进行评分。
(四)主讲教师协助平台完成期末实践操作考核的各项组织工作。
(五)本课程各部分考核成绩按相应分值记录,按权重折合后累加获得本课程最后总成绩。
(六)每学期末,分子医学实验教学平台会同组织主讲教师,对本课程考核方案的科学性、执行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并形成评价分析报告和整改意见上报学校教务处。
(七)为保证教学质量、保证考核过程顺利进行,每位主讲教师需承担授课班级的所有六次实验课,不中途更换教师。
五、成绩记载与管理
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按以下方法记载:
(一)本课程各部分考核均由主讲教师组织、实施、评定。成绩一经评定,不得随意改动,以体现客观、公正、准确。
(二)本课程各部分考核成绩按100分记录,按权重折合后累加获得本课程最后总成绩。具体计算方法为:
X=∑(xi)
X——学生本课程考核总成绩
xi——第i部分按权重折合考核成绩
(三)本课程总成绩不及格(按百分制计算,60分为及格),按该门课程不及格认定。
(四)补考原则及成绩认定
1、补考原则:总成绩不及格学生给予一次理论补考机会。
2、成绩认定:
(1)补考后,将补考理论成绩按原比例折合,计入总成绩,总成绩仍不及格,计为挂科。
(2)补考后成绩及格者,总成绩计为60分。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分子医学实验教学平台
2016.12.12